点击链接就可以免费
获取游戏皮肤了!
“来,仔细跟着我操作……

1、真实案例
五年级学生小明在玩游戏时,屏幕上弹出一个“免费领取游戏皮肤”的广告。小明心动不已,按照广告提示添加了对方QQ。对方称只要完成一系列操作,就能免费获得限量版游戏皮肤。
小明信以为真,按照对方的指示操作,瞒着家长先后转账5次,共计3000元。直到家长收到银行扣款短信,询问小明后才发现被骗。
未成年人往往容易被“免费领取皮肤”“免费送皮肤”所吸引,骗子利用未成年人防骗意识不强、害怕被家长发现等弱点,通过短视频平台(抖音、快手等)、游戏社交平台(小红书、游戏公屏、大厅等)渠道实施诈骗,成功诈骗的案例屡见不鲜。
2、识别骗术
第一步:寻找诈骗目标
骗子一般通过在短视频平台(快手、抖音等)和游戏社交平台(小红书、游戏公屏、大厅等)发布免费送游戏皮肤、道具、装备等评论、视频、私信等,或者发布参加抽奖活动等方式寻找诈骗目标。
第二步:建立联系,诱导点击
骗子引诱未成年人添加其QQ、微信等社交账号,并谎称扫描二维码或者点击链接即可免费领取游戏皮肤、道具等。
第三步:威胁转账
被害人在点击链接或者扫描二维码后,骗子谎称领取失败,账号被冻结或者封禁,需要进行充值才能解封等话术诱导被害人进行充值、转账等。
警方提醒
提高未成年人防骗意识,警惕陌生人发送的扫描二维码、点击链接即可免费领取游戏皮肤等诱导交易,不轻信、不点击。在网络正规平台进行交易时,如果对方要求转移到线下交易,请果断拒绝,脱离平台监管的交易存在较大的被骗风险。
家长要加强监管,做到“三防一教”。
一防 技术漏洞,开启手机、平板等电子设备的“儿童模式”,设置应用使用时长限制,绑定微信、支付宝“亲属卡”监控消费,路由器安装儿童上网过滤插件,屏蔽高风险网站。
二防 轻信心理,定期用“游戏代练”“虚假中奖链接”等真实案例引导孩子识别“免费福利”“索要密码”等诈骗话术。
三防 财产损失,不要告诉孩子任何支付密码,保管好自己的手机、银行卡等重要物品,设置单笔支付限额,开通大额支出短信提醒等。
一教 应急能力,若受骗立即截图保存证据,并向公安机关报案,争取损失降至最低。